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汉代空心砖印模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汉代空心砖印模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2002年,国家文物局规定了第一批禁止出国展览的绝世文物有哪些?
第一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名单如下:
国家博物馆: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陶鹰鼎、后母戊鼎(旧称司母戊鼎)、利簋、大盂鼎、虢季子白盘、凤冠。
故宫博物院:莲鹤铜方壶(和河南博物院各收藏一件)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嵌绿松石象牙杯
天津博物馆:太保鼎
河南博物院:淅川出土铜禁、莲鹤铜方壶(和故宫博物院各收藏一件)
山西博物院:晋侯苏钟(和上海博物馆各收藏8件)
上海博物馆:晋侯苏钟(和山西博物院各收藏8件)、大克鼎
浙江博物馆:河姆渡出土朱漆碗、河姆渡出土陶灶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良渚出土玉琮王
随着对外文化交流的增多,为了保护珍贵文物,国家文物局于2002年下发了《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列出了64件(组)珍贵文物。目录大家都已经列过了这里不再重复。
作为河南文化的坚守者,这里重点介绍一下,还存放在河南(河南博物院)的其中两件器物——莲鹤方壶和云纹铜禁。
莲鹤方壶是原河南省博物馆入藏的第一批文物中最珍贵的两件(其中一件后来调拨北京故宫博物院),河南省博物馆也就是因为这批1923年出土于河南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的文物而修建的。
莲鹤方壶,出自新郑郑公大墓,春秋时期郑国器物,青铜酒器,高120厘米,口径31厘米。是现在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之一,也是河南博物院最早的唯一的镇馆之宝。莲鹤方壶不论是从历史、艺术和科技等方面讲都是罕见的珍品。郭沫若曾高度评价莲鹤方壶:“突破上古时代之鸿蒙,正踌踌满志,睥视一切”“ 乃时代精神之象征”。
云纹铜禁,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之一,春秋楚国器物,青铜酒器,纵长131.0、横长67.6、高28.8、宽46.0厘米,河南淅川下寺春秋楚墓出土。
云纹铜禁不仅装饰华美、做工考究,还是最早的经科学发掘出土的禁类器物。其最有价值的一点是,从它的工艺可以明显看出失蜡法铸造的痕迹,用实物证明了至迟在春秋时期我国就已经掌握了失蜡法铸造技术。
在手表、闹钟出现之前,我国古代是如何计时和报时的?
千万不要低估古代老百姓都聪明智慧,古代有不少用来计时的方法,简单介绍几种吧。
刻漏引又称漏刻﹑漏壶,是中国古代的漏水计时器。漏壶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种。
早期的刻漏多为泄水型。水从漏壶底部侧面流出﹐漏壶水面上的漏箭由于水面下降而改变位置﹐漏箭对应的刻度来显示时间。
后来改进成受水型﹐水从漏壶以恒定的流量注入受水壶﹐浮在受水壶水面上的漏箭随水面上升指示时间﹐提高了计时精度。 当然这种计时器因为水流的速度不够均匀,所以精确度不高。
刻漏的最早记载见於《周礼》,《周礼·夏官》中记载有:
“序聚 ”就是根据漏壶的标示按时敲木梆报时的意思。“水火”是控制水温的措施。
已出土的文物中最古老的刻漏是西汉遗物﹐共3件﹐都是泄水型。
由于冬天水易结冰,所以古人想到改用流沙驱动的来记录时间。它的基本原理和刻漏差不多。
《明史·天文志》记载了明朝时期詹希元创造的"五轮沙漏"。流沙从漏斗形的沙池流到各级轮边上的沙斗里,从而带动各级机械齿轮旋转,中轮的轴心上有一根指针,指针指向有刻度的仪器圆盘,以此显示时间,这种显示方法几乎与现代时钟的表面结构完全相同。
后来周述学加大了流沙孔,防止沙子流动时被堵塞,改用六个轮子。宋濂在《宋学士文集》中记载了沙漏结构,还标出了零件尺寸和齿轮各轮齿数。
国画用的闲章一般刻什么内容?
国画用的闲章是一种印章,通常刻有艺术家的姓名、作品名称、创作时间、题识、印刻地点等内容。有些艺术家还会在闲章上刻上自己的签名或画上自己的图案,以彰显其个性和艺术风格。闲章不但是国画艺术家的重要标志性符号,也是艺术品收藏家广泛追捧的收藏品之一。
1、闲章的内容十分广泛,且意趣盎然,书画家或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于闲章,以示对人生和艺术的感悟。中国传统文人书画,讲究诗书画印融于一体。
2、闲章一般镌刻姓名、斋室、职官、藏书印等以外的印章。从秦汉时的吉语印演变而来,除刻吉语外,还常刻诗句、格言、自戒之词等。专门从事篆刻与书画的艺术家,一般都有许多印章。
3、国画印章一般内容是姓名、表字、别号、斋馆名、书简名、鉴藏、吉语、闲文及肖形。国画一词起源于汉代,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
4、国画印章一般刻上自己的名字或艺名,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兴趣、职业等进行选择。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国画印章内容:姓名:印章上刻上自己的真实姓名,可以彰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汉代空心砖印模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汉代空心砖印模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