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秦空心砖出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秦空心砖出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秦砖为什么是空心的?
首先要纠正一下,秦砖有空心的,但并非所有的秦砖都是空心的。
就好像我们现代的砖一样,有实心砖,也有空心砖,各自用途不一样罢了,空心砖一般都是用在二、***的踏步。实心砖用于其他建筑方面。
我们经常听到“秦砖汉瓦”的说法,就说明在这个时期的建筑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度了。
秦砖在历史上颇负盛名,后人评价其“敲之有声,断之无孔”。说明其质量之高。
在秦朝这个时期,烧制技术已经非常非常成熟了,火候也是比较高的。
秦砖根据形制不同分为很多种,有空心砖、条形砖、长方形转、五角形砖等等。
秦砖做法其实也和我们当年手工做砖差不多,先也是模具,如果有需要,比如宫殿之类的重要场合,需要表现气派等方面,大型的条砖上,都会印上一些图案文字。然后再送进窑室内烧制。
所以说,记好了,秦砖并非都是空心砖。
我是阆中飞帅,来自有着2300多年历史的阆中古城,不一样的视角,不一样的回答,都是知识点,圈起来,以后要考!
点关注,不迷路。欢迎你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聊聊
当时秦国 意识到 空心砖跟实心砖 其实本质上没有多大区别 就算是空心砖 也一样结石耐用 而且 秦国对于砖头上面雕刻 传递文化有不一样的看法 所以现在流传下秦砖汉瓦这个词
洛阳伊川徐阳墓地为何能进2019年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的初评?
前天(1月3日),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初评启动。评选活动办公室收到各发掘资质单位主动申报参评项目36项作为初评候选项目,将通过投票产生20项进入终评。
其中位于河南省伊川县徐阳村的陆浑戎大型贵族墓地进入本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后选初评。
洛阳,世界四大圣城之一,有着数千年之久的文明史,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亦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洛阳境内文物古迹,遗址众多,比如我们所熟知的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东周王城、隋唐洛阳城等,数不胜数。
除了这些,近几年洛阳又有座春秋时代的古墓葬地进入国人视线,它就是位于伊川县徐阳村的陆浑戎贵族墓地。
13年夏天,伊川县鸣皋镇徐阳村一带盗墓活动猖獗。这引起了当地文物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洛阳文物考古研究院很快便派人到当地勘察。
经过一番调查,考古工作者在此地发现一处大型古代墓葬群。随即文物工作者便开始对该村展开大规模科考,共发现该村有长方形竖穴土坑200余座、车马坑15座。
通过对该地墓葬的发掘,出土了一大批珍贵的文物。它们有青铜编钟、有石磬等乐器;铜鼎等礼器;以及铜壶、铜豆、铜盘、铜匜、铜舟等贵族用品。
在发掘的车马坑中,里面出土了不少古代随葬的车辆及马头骨、马蹄骨等动物遗骨,共计车6架,马13匹。除了这些,在车马坑中还发现了大量的牛羊头蹄。
如果要回答你这个问题必须要
首先了解2019年全国考虑十***现这个评选的含金量有多高。
这个评选活动收到各发掘资质单位主动申报参评项目36项作为初评候选项目,将通过投票产生20项进入终评。提问者的提问太过于随意。什么是初评!36进20只要你刨的不是现代墓似乎都可以。
其次。这次评选据我所知洛阳入味了两个
一是伊川徐阳墓地让世人对古都洛阳的历史有了石破天惊式的新发现。考古工作者寻找到关键的证物,拼接出缺失的环节,最终破解了一个埋藏在大地上的古老葬地密码,还原出一个消失的古国民族陆浑戎,聆听到他们的命运悲歌。
二是洛阳西工区纱厂路西汉墓!纱厂西路发现一大型西汉空心砖大墓,出土随葬品种类丰富且等级较高,有不少填补省内考古空白。其中,在一件高50厘米、腹部最大直径34厘米的青铜壶中,保存了近3500毫升重约7斤的液体,被初步判断为西汉“美酒”。我比较看好这个美酒!!
所以说这个评选只是本年度的发现评选。并不是说所有的历史发展!@悟空问答 @微头条 @头条号管理员
2013年以来,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伊川县鸣皋镇徐阳村周边开展考古调查工作。发现车马坑15座,古代墓葬200余座。
截至目前,发掘面积近1500平方米,清理西周中晚期、春秋中晚期、宋代墓葬26座。其中西周中晚期墓葬6座,春秋中晚期墓葬16座,车马坑2座,宋代墓葬4座。
通过对墓葬的发掘,出土了一大批重要文物,有青铜编钟、石磬等乐器,铜鼎等礼器,以及铜壶、铜豆、铜盘、铜匜、铜舟等贵族用品。
车马坑以及少数墓葬中所伴有马牛羊等动物的完整头骨以及部分蹄骨,揭露出少数民族所特有的埋葬习俗,揭示了陆浑戎内迁中原的事实。徐阳墓地的发现同时也印证了陆浑戎的迁徙、灭国的历史,对探索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的民族融合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考古学术价值。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召开的伊川徐阳墓地考古发现暨院科研规划专家座谈会上,公布了洛阳市伊川徐阳墓地最新考古发掘成果——徐阳墓地极可能是东周时期从西北迁入伊洛河流域的陆浑戎的一处高等级贵族墓地。从而佐证了陆浑戎迁伊川的历史***,是研究中原地区少数民族迁徙和融合的重要信息资料。洛阳是中原腹地,见证了民族融合和中华民族的形成。
据文献记载,至迟在周平王东迁之际,伊洛河流域就有戎人在此活动和居住了。徐阳墓地车马坑埋葬牛羊头蹄的现象显示其具有戎人习俗,那么它到底属于哪一个戎族部落呢?文献记载春秋时期活跃在伊洛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有扬巨、泉皋、陆浑、蛮戎等。它们分布范围各不相同,扬巨、泉皋主要活动中心在洛河流域,陆浑戎、蛮戎主要活动区域位于伊河、汝河流域。陆浑戎文献有明确记载,公元前638年“秦、晋迁陆浑之戎于伊川”。
通过考古发掘,出土了一大批重要文物,有青铜编钟、石磬等乐器,铜鼎等礼器,以及铜壶、铜豆、铜盘、铜匜、铜舟等贵族用品。车马坑以及少数墓葬中所伴有马牛羊等动物的完整头骨以及部分蹄骨,揭露出少数民族所特有的埋葬习俗。这些物品也是展现了少数民族的生活,有利于进一步研究
春秋战国时期的建筑有哪些成就呢?
春秋战国时期,从建筑成就来看,主包括以下几点:
一、建筑的材料。当时发明了多功能的砖和瓦,砖瓦的出现大大推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也为大规模的城市建筑提供了方便和可能。砖瓦的发明与使用,可谓功垂千古,至今仍广泛用于建筑。由于砖和瓦的普遍使用,诸侯宫室用的高台建筑(或称台榭)的开始出现。这种台榭式建筑,都以阶梯形的夯土台为核心,倚台逐层建木构房屋,然后藉助土台,以聚合在一起的单层房屋,形成类似多层的大型建筑。从河南洛阳东周故城中,还出土了质地坚硬、表面有花纹的空心砖,轻便美观,表明当时砖的制作水平和工艺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准。
二、城市和宫室的大量涌现。出于春秋战国政治、军事统治和统治阶级生活享乐的需要,诸侯们开始建造了大量高台官室,这些官室不仅追求高大,以彰显地位和权威。同时,宫室建筑还寻求华丽,这一时期的建筑装饰和色彩有了较大的发展,如《左传》中记载的“丹楹”就是红柱,“刻桷”就是刻椽的意思。这都说明了当时很注意室内装饰和环境的美化。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飞跃时期,特别是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即使是战乱频扔,封建经济还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和商业也呈现出繁荣的局面,于是,城市开始发展起来,城市的规模日益扩大,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个城市建设的***。如秦的咸阳、赵的邯郸、楚国的郢、齐国的临淄、魏国的大梁等。这一时期都城建筑很讲究规划,一般都有大小二城,大城称郭,是居民区,内有封闭的闾里和市,闾里指的是有围墙的住宅区,市指的是商品交易的场所;小城是宫城,这里有高大的台榭建筑,是诸侯和其他贵族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宫殿皆建于全城制高点,这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制高一方面便于监视全城,又有利于防卫,还能显示权力的至高无上,体现森严的等级秩序。城市之中,瓦已经普遍使用,甚至还出现陶制的栏杆和排水管。
三、建筑精品。
这一时期的建筑精品大量涌现,其中最能代表当时建筑水平的应该是长城和都江堰。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这一时期的各诸侯国大都修建了长城,一是为了防范大国的侵犯,这主要是中原的一些国家,还有就是应对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如秦赵燕三国,把各国的长城加起来,总长度达5千万米以上。都江堰在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规模和设计都堪称一流,更难得的是,2000多年以来,经历了那么多的自然灾害,它还完好无损,至今还发挥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读历史,聊生活,侃教育。欢迎关注头条号:社会我亮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秦空心砖出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秦空心砖出土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