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墓室空心砖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墓室空心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汉墓的形状?
  2. 汉砖用途?

汉墓的形状?

从构筑分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在地面挖出长方形竖穴土坑作为墓室,称土坑墓;再在坑底用木板构筑木壁墓室,称木椁墓;用空心砖或小砖或石板(块)砌筑墓室,则分别称为空心砖墓、砖室墓、石室墓。

墓室空心砖,墓室空心砖用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种是在竖穴土坑底部的一端或一侧掏出横穴作为墓室,称土洞墓或洞室墓。另有在山上凿洞建造的,称作崖墓。空心砖墓和砖室墓有的也在土洞中砌筑。在许多大型砖室和石室墓中,还流行彩绘壁画为装饰,称壁画墓。在石室墓壁上雕刻各种画像的,称画像石墓。在砖室墓中另嵌入一种模印画像的砖,称画像砖墓。

土坑墓、土洞墓、空心砖墓和砖室墓通常只用木棺;木椁墓大都一棺一椁,诸侯王、列侯使用双层或多层棺椁。一般地说,西汉前期流行土坑墓、土洞墓、空心砖墓、木椁墓,单人葬;西汉后期出现石室墓、砖室墓、壁画墓,开始流行夫妻合葬。到了东汉,砖室墓普及全国各地,画像石墓、画像砖墓和崖墓也在山东、四川等地广泛流行,并流行家族几代合葬。不论单葬合葬,死者都是仰身直肢葬式。

墓室顶部呈拱形 ,室壁呈弧形 。没有直壁和直角交叉的形式 , 这种结构确保汉墓至今仍然存完好。墓室布局完全模仿地上的宫殿建筑,由墓道、通道、南耳室、北耳室、中室、后室、六个部分组成 。

墓室空心砖,墓室空心砖用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汉砖用途?

汉代方砖多为墓穴装饰之用砖。

砖,在中国古代为最早的陶器之一,然而在一般人的想像中,总以为是房屋之砖。其实并不尽然,房屋之砖固有,但多数乃为墓穴装饰之用砖。房砖光素无纹,有纹、字者,均属墓砖,而今将其统称为画像砖。画像砖一直为学界、艺界、藏界所珍视,甚至其拓片也成为一纸难求的“宝物”,许多儒雅名士收罗品题。

画像砖起源战国,成熟在秦,工于汉。在我国古代,人们相信人死后其灵魂不死,死亡是因灵魂离开躯体而他往的结果,人死后都要厚葬,这样灵魂可以升天。画像砖就是当时厚葬风俗的产物。这一时期,墓葬由战国的木椁墓逐渐演变成砖石墓室,因此,人们用素砖、空心砖来修建墓室,用画像砖来装饰墓室。特别是在汉代,由于道教神仙思想盛行,对汉代丧葬习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墓室空心砖,墓室空心砖用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汉代画像砖是古代雕刻、绘画和书法相结合的艺术珍品,它与画像石一起构成了汉代绘画艺术的双璧。

可以说这么说:一块汉砖,就是一种文化,你能从中听得见远古金戈铁马的厮杀,即使是轻描淡写的纹饰,它也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和辉煌。

有“汉代文物之乡”美誉的雅安,文物是颇多的,能走入平常百姓中的却不多,但汉砖却例外。

中国汉画像砖多盛于两汉 ,今日出土的为河南、四川、江苏等省。汉画像砖常用于墓室建筑装饰,彼时达官显贵厚葬习俗大兴于世。在墓室之中,视死入生,阴宅若阳,追求天人合一,人神相融,便雕画环壁,以成汉画像砖。

汉画像砖之题材内容"成教化、助人伦",颇有儒道哲学内涵,常见鳞身伏羲、蛇躯女娲、西王母东王公、轺车出行、忠臣孝子、烈士贞女、市井人物、渔猎耕读、建筑园林、草木禽兽、文字书法等,深刻折射了两汉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思想、文化的世间风貌和审美格局。艺术创造和制作形式上,型制或巨、或细、或方、或扁。刻作手法既有刻膜印迹翻制,又有阴线阳线雕刻,还有浮雕加线刻,地域风格各不同,出土异处,众美纷呈。是艺术史上的瑰宝,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珍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墓室空心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墓室空心砖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