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手扶码垛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手扶码垛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珍稀菌种杨树菇,人工栽培要注意什么?
1.杨树菇母种质量鉴定 杨树菇母种菌丝体在加富PDA斜面试管培养基中长势良好,菌丝洁白、挺直,在25℃条件下日伸长量可达7.5毫米,8天即可铺满斜面。若菌丝体在加富PDA培养基上的生长势能达到上述水平,即可判定为优良母种。若母种菌丝体在加富PDA培养基上长势不好,菌丝细弱无力,日伸长量小于6毫米;在25℃条件下,长满斜面的时间超过10天,即可认定是退化的不良母种,应予淘汰。
2.杨树菇原种、栽培种质量鉴定 杨树菇菌丝体在棉籽壳、杂木屑等培养料配制的培养基中长势良好,菌丝洁白、浓密、旺盛。优质菌种具有下面几个特点:
(1)菌丝洁白,生长迅速,菌丝体将培养基包住,几乎看不见培养料颗粒,菌种瓶上部和下部的菌丝体颜色均匀一致。
(2)菌丝长满瓶后,上部菌丝体看不见褐色斑块。褐色斑块是杨树菇的分生孢子,出现褐色斑块是菌种老化的标志。
(3)用接种铲铲取菌种时,菌种结成块状,轻轻用力不易拨开,菌种结块愈紧固,菌丝体的生命力愈强,接种后复活快,生长旺盛。如果菌种松散没结成块状,则是生命力弱、质量差的菌种。
杨树菇又名柱状田头菇、茶薪菇、柳环菌等,味道鲜美,菌柄脆嫩可口,香味浓溢,烘干后有奶油香味,很受消费者欢迎。杨树菇是木腐菌,但利用木质素的能力比其他木腐菌弱。 木屑、废棉、棉籽壳、甘蔗渣等都可以作为培养料,但需加大米糖、麦麸或玉米粉等辅料。下面壮乡新农来分享杨树菇人工种植的技术。
1.种植条件
杨树菇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5~30℃,最适温度为25~28℃;子实体分化温度为10~28℃,以18~24℃为最适。 营养生长阶段以培养料含水量65%为适宜。杨树菇子实体形成需要散射光***,完全黑暗条件下不形成子实体,因此适当的散射光可促进子实体健壮,色泽好,出菇时正常的通风换气,可使出菇整齐。杨树菇菌丝生长的pH值范围在4~6.5之间,4以下或6.5以上菌丝生长不良。出菇阶段培养料的pH值变化不大,约在5.7~6之间,说明杨树菇在代谢过程中产生较少的有机酸。
2.栽培季节
杨树菇在高温季节温度降至25℃,低温季节气温上升至20℃时就可大量形成子实体,可根据当地气候安排生产季节。华南地区春栽在3~4月接种,秋栽宜在8~9月接种。
3.培养料配方
(1)甘蔗渣70%、麦麸30%,以此总量加入白糖1%、石膏1%,含水量65%~70%,自然酸碱度。 (2)废棉100%,以此量加入石膏2%,含水量65%。 (3)木屑40%、棉壳40%、麦麸14%、玉米粉或豆饼粉5%、石膏1%,含水量65%。
4.栽培方法
杨树菇可以***用段木栽培、熟料袋栽或瓶栽。***用850毫升(瓶口直径6厘米)的聚丙烯塑料瓶进行栽培,我国主要***用17厘米×33~38厘米×0.005厘米聚丙烯塑料袋进行栽培。按上述配方拌料,装入袋中,装袋方法与金针菇相同。
5.管理方法
(1)培养菌丝阶段:将已接种的栽培袋移入培养室,室温24~26℃,空气相对湿度70%,7~10天检查一次,若有污染的挑出并立即移出培养室。菌丝长至栽培袋2/3时,将密闭袋口拉松,但不能开袋,让微量空气进入,1周后见小菌蕾出现时,搬入栽培室。
(2)出菇阶段的管理:将移入栽培室的袋排放于架上,将袋口全部拉开拉直,上面覆盖薄膜,保持湿度,温度保持在20~24℃,栽培室的门窗要关闭,安装一个排风扇,每日清晨、夜间排2~3次气,每次约30分钟。杨树菇能耐浓度0.06%的二氧化碳,所以关闭门窗,不会影响出菇,还能杜绝害虫飞入。因为杨树菇出菇时,有浓厚的香气,许多果蝇、菌蝇、瘦蚊、眼菌蚊的成虫都可由门窗进入。只要这些害虫在菇丛上飞舞,使菇感染细菌,很快就萎焉。可用1%菊乐合酯或其他菊酯类农药如敌杀死、速灭杀丁等进行防治。杜绝害虫的为害,是栽培成败的关键。
收完一潮菇后,用小铲除去老根,将袋口折好,待有小菌蕾出现时,再打开拉直袋口,重复第一次的管理办法,收完3~4潮菇后,全部清理出去,丢弃在远处,或深埋或与泥混合做肥料,但不能丢在菇房周围。菇房经换气,清洗,消毒后,才能进行第二次栽培。
6.***收及加工
杨树菇成熟的标准是菌柄伸长,菌膜还未裂开,就要及时***收。***收时用手轻轻捏住,整丛拔出,剪去下面老根。若以鲜菇出售,立即装入塑料袋,以100克、250克、500克3种规格分装,封口后,立即运往市场。一时销不完,可置于冰库或冰箱10℃以下保存3天;若以干菇保存,先在阳光下整形后暴晒,除去部分水分,然后烘干,两头成束扎好,装袋封口保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手扶码垛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手扶码垛机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