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航母电瓶叉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航母电瓶叉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曾风靡一时的“武库舰”,可载导弹500枚,最终为何下马了?
我们有民间传闻的所谓“战忽局”,其实美国人也有自己的“战忽局”,我们还真不能低估他们“战忽局”的心机———“武库舰”和“星球大战”***一样,都是美国“战忽局”的杰作!!
“武库舰”从来没有上马,声势虽然很大,但没有上马,自然就不存在下马的问题。
“武库舰”***是在美国海军部长布尔达的推动下进行的,这个布尔达是美国海军历史上唯一从小兵干到部长的特例,是个“政治素人”,其实他自己也被美国高层决策者蒙蔽了。
当时美国总统克林顿和***卿奥尔布赖特都暗示过他“别当真”,本意是让他像星球大战***那样画几张科幻图去忽悠战略对手。可是一根筋的他会错了意,跑去认真组织各船厂拿出了好几种“武库舰”方案———结果就在方案定标的关键时刻,布尔达却在1996年5月16日毫无理由地在办公室举枪自尽了(被***?)
武库舰的别称是火力舰,上世纪末美国制定21世纪战舰(SC-21)***时提出的一种大型水面舰艇方案。未来武库舰的作战模式是以强大的火力对地面实施火力支援、对空实施防御和作为反导武器发射平台,也就是携带大量导弹武器,对陆、海、空都有超强的火力打击能力,可以视为浮动的海上导弹库,号称“21世纪第一舰”。
研发武库舰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军费开支,同时也减少舰载机、战舰以及相关战斗人员在战斗中的损失,能用火力解决绝对不搭上人员。设想中的武库舰长244米,排水量大于11900吨,配备500个导弹垂直发射装置。配套包括“战斧”巡航导弹、“标准”舰对空导弹、“鱼叉”反舰导弹,以及用于战区导弹防御和对岸火力支援的新型导弹。
武库舰具有火力强劲、***性能优异、自动化程度高、价格便宜等优势,可以在几分钟内将500枚导弹发射出去,典型的饱和攻击能力。舰体为双壳体结构,上层建筑非常小,***用一定隐身设计以减少对雷达波的反射。而全舰仅20人的编制,充分体现了自动化程序,再加上做为导弹发射平台,没有太多的其他配置价格相来说来低廉。
虽然看似好处多多,但是武库舰同样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包括:保障系统繁杂,要实现有效打击必须有大量配套的侦察手段,如侦察机、无人机、卫星、空中预警机等,缺一不可。而单舰反潜、防空火力基本不具备,出门容易被揍。在特殊海况条件下由于舰身低、舰艇稳定性差等。想法很好,客观现实注定了该型舰不能成为海军标配,最后下马。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研制一种排水量在1万吨左右,装备有500个垂直发射单元,同时具有对舰打击、防空反导、对地打击的能力的高攻击性舰艇,这类舰艇就是武库舰。一艘武库舰就装备有500个导弹发射单元,相当于四艘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装备的垂直发射单元数量。从理论上来说,武库舰应该是现代海战中的大杀器,但是从实战的角度来分析的话,武库舰存在的问题非常多,优点远不如缺点更明显。
***如武库舰的排水量只有1万吨,那么武库舰上的其他装备就需要大幅度削减,甚至都无法安装大型雷达。在这种情况下,武库舰就成为了像航母一样的战舰,需要有其他战舰进行掩护,才能够发挥作战能力。如果把武库舰编制到航母编队里面的话,航母编队中的舰艇数量仍然不能够削减。武库舰只是攻击能力比较强,防御能力和探测能力都比较弱,不适合做护卫舰艇。
而武库舰装备500枚导弹,这些导弹的价格成本也非常高,一旦武库舰被击沉,所造成的损失也是非常大。武库舰就像二战时期的战列舰一样,理论上能够有较强的攻击能力,但是在实战中却地位尴尬。武库舰在航母编队里面无法给航母护航,离开航母编队又没有生存能力。美国在研发了一段时间后,便放弃了这种不切实际的装备。
除了武库舰不适用之外,美国下马武库舰项目还因为美国找到了一种替代武库舰的好装备,这种装备就是核潜艇。美国的核潜艇技术一直处于世界一流水平,美国的战术核潜艇已经发展了7代,战略核潜艇也发展了4代。在技术支撑下,美国将核潜艇改造成了武库舰。美国的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排水量超过1.8万吨,在经过改装后能够装备100多枚导弹,相当于一艘水下武库舰。
核潜艇相比于水面舰艇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核潜艇的隐身性比较强,能够出其不意的对敌人发动攻击。而且核潜艇能够单独行动,在平常的时候不需要跟随编队航行,这种优势也决定了美国最终放弃了武库舰,而是发展了具备武库舰能力的核潜艇。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航母电瓶叉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航母电瓶叉车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