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ic码垛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ic码垛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目前40%工业机器人使用在什么领域?
1、汽车制造业
在中国,50%的工业机器人应用于汽车制造业,其中50%以上为焊接机器人;在发达国家,汽车工业机器人占机器人总保有量的53%以上。据统计,世界各大汽车制造厂,年产每万辆汽车所拥有的机器人数量为10台以上。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工业机器人必将对汽车制造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而中国正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需要提升加工手段,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企业竞争力,这一切都预示机器人的发展前景巨大。
2、电子电气行业
电子类的IC、贴片元器件,工业机器人在这些领域的应用均较普遍。在手机生产领域,视觉机器人,例如分拣装箱、撕膜系统、激光塑料焊接、高速四轴码垛机器人等适用于触摸屏检测、擦洗、贴膜等一系列流程的自动化系统的应用。
3、橡胶及塑料工业
航空发动机,机器人,芯片哪个难度大?
这个应该这样回答:
1.如果中国科学家攻克了芯片没有攻克航空发动机,那么公知们就会贴着个大逼脸说芯片是小儿科,老百姓也可以搞定,航空发动机是外星人技术中国人永远搞不定。
2.如果中国科学家攻克了航空发动机没有攻克芯片,那公知们瞬间把***一翻说:航空发动机是小儿科,芯片是外星人技术,中国人永远搞不出来。
3.世界上任何技术只要中国人没做出来公知们就会对中国人百般辱骂。
4.世界上任何技术只要中国人攻关了公知就会瞬间把那个技术贬低的一文不值,这就是公知嘴脸。
个人觉得航空发电机、机器人、芯片这种没有可比性,如果非要比较,应该最难的是机器人,理由有:
问世的时间
1946年芯片的最早模型电子管问世至今有大概70年历史;
1870年工程师格拉姆发明了直流发电机至今更有百年的发展历史;
而世界上第一台机器人是在1959年 ;
由此可以判断是机器人。
第一是航空发动机,航空发动机太复杂了,不仅涉及材料,还有制造、工艺,需要太多积累。这么说吧,你买回一台别人家的航空发动机,花几年时间全部研究透,但你自己做不一定做得出来,还涉及很多专利,航空发动机是一个超级复杂的系统工程。一个国家的航空发动机制造水平,代表了这个国家的整体科学技术水平,***如某国的航空发动机水平赶上了美国,就说明该国整体科学技术水平已经与美国平齐了。
第二是芯片,相比较航空发动机容易一些,只要有人才和资金投入,***以时日都可以搞出来。芯片虽不象航空发动机那样复杂的系统工程,但,也不是简单的事情。在一块指甲大小的硅片上,做出能集成数亿甚至数十亿个晶体管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也有复杂的流程和工艺,包括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环节,任何一个环节跟不上都不行。
第三机器人,有了芯片的基础,有了制造航空发动机的工业能力,机器人不在话下了。如果材料、机械制造水平上去了,芯片设计、制造水平也上去了,加上自动控制、算法、AI等,机器人就大功告成了。
我说,难度最大的,是你、是我、是我们的技术不行。
不知你是赞还是喷?
纵观我们的教育、兴趣培养、技术论文含金量、技术人员务实度,哪个环节为技术攻坚培养了有效力量?
我们先分析一下,这些项目的技术难点。
航空发动机,是所有动力装置难度最大的。
简单点说,喷气式发动机,就是一个两端开口的圆筒,通过其中的压气机、燃烧室、涡轮的协调工作,把从前端吸入的低压空气压缩、燃烧,推动涡轮、再驱动压气机继续压缩空气,最后把高温、高压的燃气从后端高速喷射出,仅仅让流动的空气经过几米长、直径不到2米的圆筒,产生几千甚至上万公斤的推力。
航空发动机,燃气温度越高,发动机推力越大。
流过发动机的空气量越大,发动机推力也越大。
其中,最关键的压气机、燃烧室、涡轮组,是核心机也是技术难点。
感觉还是芯片。航空发动机被称为工业2.0时代的工业上的***,是机械时代的颠峰之作,即使时至今天,我国也还在努力,不过快了,C919正式起飞之日也就差不多了。机器人主要还是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技术,实质还是算法,如何优化算法模型,让机器能像人一样思考,这是关键,现在已能自动驾驶,智能机器人,***以时日,机器人就能具备此项能力。而芯片工业是前二者的一部分,甚至核心。芯片越做越小,信息高度集中,不敢想像将来在1纳米大小的芯片上如何光刻?目前芯片光刻机就是摆在面前的一座大山。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ic码垛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ic码垛机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