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养心殿空心砖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养心殿空心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乾隆皇帝祭祀时赏赐的猪肉有多难吃?为什么大臣都不想要?

乾隆皇帝祭祀时赏赐的猪肉有多难吃?为什么大臣都不想要?

第一清宫白肉、祭肉,胙肉并不难吃,只是没有滋味。第二从沈阳清宁宫开始到1911年宣统退位清宫都由皇后主持祭祀把肥猪灌酒后祭神后大锅白煮上供后分赐王公亲贵。赏给侍卫,排骨肉挂在坤宁宫殿前神杆喂满洲神鸟乌鸦太监也可以跪而衔食。时日渐久王公侍卫有了好主意用牛皮纸泡盐酱油晾干备用吃白肉时泡肉汤用!乾隆六年北京出现了一家饭馆砂锅居,砂锅居的肉过午不候!一天就煮一头猪!至今东北地区酸菜白肉仍是地方代表菜!至于所说的大臣不想要,就是乱讲吧!汉臣不敢奢望满洲亲贵能被赏吃胙肉是很大尊容,就是皇子也无旨不准吃的。

乾隆赏猪肉?对,这猪肉是一份荣耀,更是一份“麻烦”。

养心殿空心砖,养心殿空心砖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坤宁宫在明朝时为皇后的寝宫,可到了清朝,这里被改造了,其被分为了两个部分:东暖阁是皇帝皇后大婚的洞房,西暖阁则根据满族的传统改为祭神的场所。

满族崇奉萨满教,这种宗教挺神秘,它的祭神仪式很繁琐,但总结起来有两个最重要的环节:

跳大神,让皇帝和神灵对话。

养心殿空心砖,养心殿空心砖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煮猪肉,让神灵好好吃一顿。

(坤宁宫西暖阁祭神场所)

而这煮完的猪肉就要分给王公大臣们吃,名曰赏赐,但实际还真是一种折磨。

养心殿空心砖,养心殿空心砖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坤宁宫祭神除特殊情况外,几乎每天都得进行,日有日祭,月有月祭,年有年祭,还有朝祭,夕祭,春祭,秋祭。

在满清朝廷的每年的祭祀大典的白水煮肉,叫胙肉。拿来祭祀祖宗的。满清的祖辈们过的是饮毛茹血的生活,晒盐或者是煮盐技术都被汉族人掌握着,所以满清朝廷的老祖宗们很少获得到盐,因为在中国古代盐铁是属于朝廷专卖的物品。而白水猪肉就成为最高的祭品,而分发给身边的大臣?也就被视作最高的奖赏。品级不够的话?是无法得到这份遭罪的赏赐的。

不是乾隆皇帝祭祀时赏赐的猪肉难吃,这跟猪和猪肉本身没有半毛钱关系……其实,这是清王朝的一种***风俗,就跟北方人过年吃饺子一样。为了怀念祖先“创业艰难”,清王朝在特定的日子里会在坤宁宫内举行祭祖仪式。那么,祭祖跟猪肉又有什么关系呢?

传言,满洲人的祖先早年间缺衣少食,在野外***时,猎取到野猪等猎物之后,支起大锅把肉放在白水里煮熟便直接拿来吃了。为了表示不忘祖先“创业艰难”,在坤宁宫的祭祖仪式上,皇帝会下令支上大锅,用白水煮肥猪肉。在祭祀仪式结束之后,再将这些已经晾凉了的肥猪肉分给宗室王公、公卿大臣食用,名曰“胙肉”。

说到这里或许有人要说了,不就是猪头肉嘛,虽然是凉的,但味道也不错呀。美得你!猪头肉那是用各种作料卤出来的,清王朝的胙肉就是把大肥膘搁在白水里煮!能一样吗?更重要的是,还不能加盐煮,吃的时候也不允许撒盐或者蘸作料!想想吧,那该是一种怎样的酸爽……要是来个大厨,把这些大肥膘给削成薄片,吃两口也没什么。可那些平日里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公卿大臣、宗室王公,自己哪有那本事,拿刀切下来基本就是大肥膘块儿……能咽下去不吐出来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在中国古代,***祭祖是极其庄严、神圣的事情,在胙肉上动手脚,可大可小!如果低调处理,不过就是在吃上偷奸耍滑而已,皇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可如果上纲上线起来,那问题可就严重了,这种行为是对***祖先的亵渎、是大不敬!皇帝如果再顶起真来,人头落地恐怕也不是没有可能。所以,电视剧《延禧攻略》中魏璎珞借胙肉陷害怡亲王弘晓并不是完全是“异想天开”,如果换了是皇帝厌恶或者想要拿下的人,恐怕脑袋也就不在脖子上了……好在弘晓是怡贤亲王胤祥的儿子、世袭“铁帽子”,乾隆帝也就高高举起、轻轻落下,象征性地处理他完事。这虽然只是戏说,却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在胙肉上撒作料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

既难吃,还不能撒作料,吃惯了山珍海味的宗室王公、公卿大臣自然难以下咽!所以,大臣们从内心反感这玩意儿,但又没有办法。“祖制”,谁敢违背?再难吃也得吃!据一些史料记载,乾隆帝在潜邸时期为了取悦父亲雍正帝就曾经大口大口把肥腻到难以下咽的胙肉全部吃完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养心殿空心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养心殿空心砖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